在中国,无论是机遇,还是问题,都会被无限放大。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本不存在不起眼的机会,或者问题。
这是铁铮铮的事实,尤其在谈到环境和能源问题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和个人以及工业用户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耗国。2013年,全球石油消耗增长量有三分之一是出自中国。2014年,中国将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再加上,众所周知的空气污染问题,成为该国势必要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性的两大原因。
庆幸的是,中国已经意识到了它的能源问题,并开始大手笔投资可再生能源。21世纪再生能源政策组织(Renewable Energy Policy Network for the 21st Century)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世界现状报告》(Global Status Report)显示,2013年,中国在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总额是563亿美元,再次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头羊。这篇报告指出,中国占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的61%,去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也要高出欧洲各国的总和。
在全球正在减少对可再生能源投资的情况下,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继续投入显得愈发引人注目。2013年,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燃料的新增投资虽然达到2,144亿美元左右,不过较2012年还是下滑了14%,而且比2011年的历史高点低23%。相比之下,在过去十年,中国几乎年年加大对可再生资源的投资力度。2013年,中国新增的可再生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出新增的化石能源和核电装机量。中国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占全球约24%,据估计,其中包括一座装机容量为260千兆瓦的水电站。
中国投资可再生能源,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贯彻其“十二五规划”,它要求该国在十二五期间向清洁能源领域投资4,731亿美元。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满足全国能源需求的20%。中国正在大力开发清洁能源,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可见一斑。
宁夏常住人口超过600万人,是中国最小的省级经济体之一。宁夏位于中国西北部,以315亿吨煤炭探明储量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六。宁夏大量的煤炭储量降低了它的用电成本,而且,它在向其他省市供电方面也是一路领先。宁夏虽是煤炭经济强省,但它还是中国进行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按照其定下的目标,在2015年之前要建成5,000兆瓦的风能发电和600兆瓦的光伏发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宁夏发挥的不仅是想象力,还有利用资本。比如,位于宁夏中部的中卫市已经和北京市达成合作,不仅将为宁夏引入清洁能源技术,还将帮助这个地区发展经济,不过这项合作却显得不同寻常。这个所谓的“中关村项目”采用了“北京为前店,中卫为后厂”的概念,也就是说,决策和研发均在北京,生产则位于宁夏。
这个“中关村项目”涉及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个方面是充分利用宁夏大量的煤炭储量,通过开发煤气化项目,将高污染的煤炭转化成更清洁的天然气;第二个方面是充分利用宁夏的沙漠气候,开发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以此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第三个方面是充分利用宁夏电力成本低的优势,打造以云计算为基础的数据存储产业。目前,北京正鼓励大型互联网和数据搜集公司将云存储设施迁至中卫市,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第三点的用意所在,因为那里的土地和电力成本都要比北京低很多。
北京和宁夏的政府官员都希望将中卫市树立成一个典型,即产业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开发是如何为中国的内陆省份带来干净且可持续的发展。为了监督这个项目,北京的一位政府高级官员已经出任中卫市副市长一职。
北京和中卫这项不同寻常的合作进展得如何呢?在不久前的一次谈话中,这位中卫副市长表示,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能源在中卫已经建造了一座大规模的煤炭气化厂。他在采访中还表示,目前中卫5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IBM和亚马逊(Amazon)也都在这座城市建设新的数据中心。
|